一、形容处境窘迫的诗句
1、杜甫(712~770) 字子美,河南巩义人,唐代诗人,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3、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4、鉴于此,今天将给大家分享36个古诗中常见的文化典故,高考前大家记得复习哦,也希望可以动动自己的小手指,转发给身边需要的小伙伴哦~
5、这是作者的弟弟离开柳州赴江陵时,作者写的一首送别诗.当时作者被贬在柳州。~两句不只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客观写实,也饱含着长期郁结于胸的愤懑之气和凄苦愁怨之情,
6、喻指眼睛,形容盼望迫切。
7、周敬王时刘文公属下的大夫苌弘蒙冤,因忠于刘氏被人杀于蜀地,其血三年化为碧玉。后遂以“化碧”比喻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而死或忠心不泯。
8、(作者)马致远(朝代)元
9、以境遇与心态为主题名言
10、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1、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
12、意思: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
13、⑥行路难——古曲,多言世路艰辛及离别伤悲之情。
1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15、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唐白居易《长恨歌》:“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16、译文: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17、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
18、语出《诗经·王风·黍离》。诗人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19、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20、形容生活艰辛窘迫的诗句:
二、形容处境极为困苦窘迫难以忍受的词语
1、东晋谢道韫曾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来比拟雪花飞舞,叔父谢安大为赞赏。后以“咏絮”或“咏絮才”称赞女子善于吟咏。
2、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投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诗意情怀。
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译文: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八》
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5、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6、新民教育活动部新民教育学生记者团
7、泛指宝刀、利剑。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8、出处:汉·贾谊《新书·数宁》:“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
9、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他,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1、古代驿站在路上约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12、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13、任昉《述异记》讲述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
14、加入课代表的核心家长群!
15、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惯,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
16、周敬王时刘文公属下的大夫苌弘蒙冤,因忠于刘氏被人杀于蜀地,其血三年化为碧玉,后遂以“化碧”比喻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而死或忠心不泯。
17、(2021中考名校行)洛阳三中!
18、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1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20、比喻处境险恶,而不自知。或指险事即将出现。
三、形容境地窘迫
1、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盘
2、据《史记·陈涉世家》,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时有鸿鹄之志,后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3、相传尾生同一女子相约桥下,未等到女子来。河水猛涨,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
4、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
5、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6、古人寄信,将信结成双鲤形状。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后因此将其比作书信。
7、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8、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9、“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10、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11、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辞去汉武帝赏赐的宅第。后又以“辞第”比喻为国忘家。
12、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
13、指家乡风味,典出《晋书》:“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后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写作莼鲈之思。
14、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15、忍辱:忍受耻辱。含垢(gòu购):承受侮辱。垢,污秽;也作“诟”,作耻辱讲。这两句大意是:忍受着耻辱,经常好像怀着畏惧。
16、《史记》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比喻孤军被围或处境窘迫。
17、意思: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处境越窘迫,意志尚且越坚定。
18、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9、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
20、如有长风吹,青云在俄顷
四、形容处境困难非常窘迫
1、悲鸣的鸿雁,比喻悲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2、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李白《梁园吟》
3、(释义)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4、沁园春雪(毛泽东)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妖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古时合浦盛产珍珠,因太守贪婪,珍珠都转到别的地方,孟尝任太守后,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比喻官吏为政清廉。
7、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经商致富,后世因此用陶朱公或陶朱来代指富商。
8、在这首诗里,诗人描写了他的家里遭到一场风雨之侵袭后,屋顶上盖的茅草被风吹落了很多,散落一地后,还被一群不懂事的小孩子当作玩具抢走了那些茅草。诗人喊得口干舌燥仍然没用。风停之后,天上又下起了雨。雨水透过房顶洒落进屋内,把一张张的床铺都给淋湿了。使用多年的旧棉被早已不能保暖,再加上雨淋,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9、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
10、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11、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李白《长干行·其一》
12、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13、胸藏万卷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14、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15、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6、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17、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0、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五、形容困窘的诗句
1、⑤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主。
2、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3、白日:太阳。这两句大意是:浓云弥漫啊,太阳也寒光闪闪,天地之间荆棘丛生,人生的道路多么艰难!
4、以哈字原在局面小的地方业完做主不原大民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5、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6、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
7、指家乡风味,典出《晋书·张翰传》:“翰因秋风起,乃恩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尔,何能羁宦效千里以要名爵’遵命驾便归。”
8、推文汇总(2020年3月)
9、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吴潜《八声甘州》
10、亦叫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11、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12、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鲍溶《赠李黯将军》
1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黄少一人。
14、据《史记·陈涉世家》,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时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15、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曹雪芹《红楼梦》
16、(释义)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7、汉武帝派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终军说:“请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比喻杀敌报国。
18、典故出自《三国志》,陆绩随父在九江见袁术,袁术用桔子款待。陆绩将两个桔子放在怀中,拜谢告辞之时,桔子落地。袁术嘲笑客人为何将桔子带走,陆绩说准备带回给母亲吃,袁术对陆绩(的孝心)“大奇之”,后以怀橘指孝顺双亲。
19、相传三国魏的名仕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20、(清)龚自珍《己亥杂诗232》
六、形容处境窘迫的诗句
1、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释义)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4、你将每天进步多一点,不知不觉,超越身边的人
5、①代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6、指在水边送别。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代指送别地。
7、在《左传》记载:“诸侯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8、唐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0、⑦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
11、东晋谢道韫曾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来比拟雪花飞舞,叔父谢安大为赞赏。后以“咏絮”或“咏絮才”称女子善于吟咏。
12、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13、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代称。
14、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15、古人寄信,将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后代指书信。
16、代称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17、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再次温习这些典故,你有没有新的收获呢?
18、这两句形容处境艰难,没有出路。它最早见于宋·普济《五灯会元·安吉州西余体柔禅师》:“进前即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可通;入地,无门可进,这就把无法解脱的困厄处境描绘得生动可感,易记易懂,常被用来表现艰难窘迫的处境,使用率很高。
19、译文: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20、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汉书》:“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4、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辞。
5、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6、其意即为:如果能够庇护天下生活清苦的读书人,使他们个个都欢乐。哪怕就是我一个人房子破了,受雨淋受冻,哪怕冻死也是心甘情愿的!
7、这是东汉曹世叔妻(即班昭)《女诫·卑弱篇》中的话:“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奠名,有恶莫辞,~,是谓卑弱下人也。”《女诫》宣扬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不足为训;~要女人以忍辱负重、卑弱下人为美德,更是须要批判。现在抛弃其原意,可借以形容身处逆境中的人不得已而忍受耻辱,畏首畏尾,动辄得咎,经常处在恐惧的状态之中。
8、课代表推荐上海小学生阅读
9、抱火卧薪(bàohuǒwòxīn)
10、汉武帝派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比喻杀敌报国。
11、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扩展资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创作背景:
12、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
13、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是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
14、亦叫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15、唐李益《从军北正》:“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16、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因名斑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