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诗
1、王勃的诗山中朗诵
(1)、修建这滕王阁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2)、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3)、在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颗悲凉失意的心作伴,这简直会拖垮人生不过百年的孱弱身体。
(4)、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5)、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6)、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
(7)、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
(8)、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9)、久客逢馀闰,他乡别故人。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
(10)、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2)、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13)、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14)、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15)、当然,王勃除了这两首人尽皆知的诗之外,还有许多首虽然可能较少人吃,但是依然才华横溢的诗歌,例如《山中》《咏风》《别薛华》《倬彼我系》,王勃的诗主张实用,诗的风格辞藻华丽,或许正因为他前半生十分得志,导致他的诗歌多“绮丽”。
(16)、这是王勃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作诗于被废斥后,身处于客居巴蜀期间,此时诗人的心情有些低落,看到春天来临,借景抒情,明明在春天,却重见园内的花飞落,因此心生感伤,想起自己被废斥,更是难过。诗歌原文:
(1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18)、《郊兴》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
(19)、不论是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
(20)、桂轺虽不驻,兰筵幸未开。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
2、王勃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滞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2)、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3)、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4)、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他直接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济世,虽然在宦海中几沉几浮,但最终难以割舍的依然还是何时济世和如何济世。从人格精神来看,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
(5)、麻平晚行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高低寻戌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6)、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7)、明月沉珠浦,风飘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8)、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9)、早晨南浦飞来的轻云在画栋边上掠过,傍晚时分西山的雨吹打着珠帘。
(10)、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11)、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2)、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3)、可是后半生,他的生活轨迹急转直下,使得他的作品内容和风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后其他的风格主要是以悲凉为艺术。
(14)、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15)、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16)、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王勃《滕王阁序》
(1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8)、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19)、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0)、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亭皋分远望,延想间云涯。
3、王勃的诗
(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2)、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3)、何况是高风送秋的傍晚时分,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4)、《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5)、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王勃《送卢主簿》
(6)、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7)、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王勃《重别薛华》
(8)、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9)、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10)、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11)、这首也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时写给同乡好友薛华的,诗歌体裁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一边写送别同乡好友,一边也借此抒发了诗人不甘于现状,感叹人生无常。其中“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读起来多么令人感伤和无奈。诗歌原文:
(12)、这首诗在劝勉友人在离别时不要太过于悲伤,诗中写了送别时候周围的景色,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首诗的用词气场宏大,用情之深堪称送别诗中的经典。其中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人拍案叫绝,传承千年至今仍然大放光彩,将自己对友人的别离之伤表达的淋漓尽致。诗歌原文:
(13)、凉风来来去去本来没有踪迹,可它的吹起和停息却好像很有感情,合人心意。
(14)、《麻平晚行》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高低寻戌道,远近听泉声。
(15)、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16)、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1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8)、还有现在众人都为之称赞的《滕王阁序》。高中时被要求全文背诵。里面有两句我印象深刻的诗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还有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将当时的秋色情形描绘的淋漓尽致。
(19)、琴声销别恨,风景驻离欢。宁觉山川远,悠悠旅思难。
(20)、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别的诗人描写秋天的诗句:
4、王勃的诗小学10首
(1)、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2)、在《王子安集》中,而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就比如这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面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至今仍为世人传唱。
(3)、据说当时写完后,洪州的都督都称赞此乃神人。
(4)、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5)、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瑶轩绮构何崔嵬,鸾歌凤吹清且哀。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斜对...
(6)、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7)、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王勃《早春野望》
(8)、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槿丰朝砌静,筱密夜窗寒。
(9)、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王勃《秋夜长》
(10)、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11)、当红日西下,大地山川一片寂静的时候,它又自松林间吹起,响起一片松涛声。
(12)、送了一程又一程前面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该是多么的惶惶不安。
(13)、散关晨度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想崇隈。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14)、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15)、倬彼我系,出自有周。分疆锡社,派别支流。居卫仕宋,臣嬴相刘。乃武乃文,或公或侯。晋历崩坼,衣冠扰弊。...
(1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17)、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8)、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19)、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20)、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5、王勃的诗有哪些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2)、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王勃《别薛华》
(3)、据说王勃这个人十分聪慧,六岁就能写文,并且下笔流畅。于是被奉为神童。如此聪慧的王勃,却因为年少轻狂,所以在仕途和生活中屡遭不顺。在仕途上二次被贬。最终在27岁的一个夏天,去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溺水身亡。让人颇为惋惜。
(4)、它吹散了山中的烟云,卷走了山间的雾霭,显现出了山上涧旁的人家房屋。
(5)、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