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简短的烈士故事
1、十个简短的烈士故事200字
(1)、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小村庄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住在这个村子。雨来喜欢游泳,他的游泳本领可高了。后来雨来上了夜校,在夜校里他学会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烈士的战友和后人常年在碑前摆放三杯清茶,寄托对他们的哀思及敬意。
(3)、林则徐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在任江苏廉防使时,他在大堂上书写一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事事为民着想,对于漕运、盐法、水利、农业、制币、吏治、救灾等关系民生的大事,无不予以关注。林则徐确实是我们的英雄,他顶住当时政府的压力,销毁鸦片,人民拍手称快,也让外国人看到了中国的强硬态度。现在还记得他的两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颜大平看着王洛宾先生谱的歌曲《老乡上战场》,十分激动,他就在战地服务团里给大家教会这首抗战歌曲。这首歌的歌词大意是:打起火把拿起枪/带足了子弹干粮赶快上战场/日本强盗到处杀人抢掠/多少村镇都被它们烧光/打起火把拿起枪/带足了子弹干粮赶快上战场/驱逐日本强盗赶快滚蛋/才能挽救中华民族危亡/打起火把拿起枪/带足了子弹干粮赶快上战场/日本强盗实在残忍猖狂/求生存的烽火已经高扬/打起火把拿起枪/带足了子弹干粮赶快上战场/要活命的别彷徨/老乡们要想解放只有上战场。
(5)、姐妹们化悲痛为力量,把炮扶正,将炸断炮脚处垫上沙包,压上大石块,固定好大炮,大胆地走上炮位,在炮长指挥下,先把炮膛里的炮弹打出去,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发射炮弹,一直坚持到这场战斗结束。
(6)、1997年5月,莫氏族人修葺莫更墓时,在墓前合影。
(7)、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儿童团团长海娃 有一次,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安排儿子海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8)、计划进展得很顺利,当荆轲献地图时图穷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荆轲是个英雄,他不畏强大的秦国势力,毅然刺杀秦始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何等的豪言壮语,何等的气魄。这便是上古的“侠”,为报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将生命置于度外。这便是“侠”的动人心魄的悲壮。
(9)、(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我与王洛宾的故事》一书作者,单位是 大魏盛唐文化传媒集团新疆分公司)
(10)、幸运的是,一位热心人找到这一事件的多名亲历者,记录了乔凤山牺牲时的情景。
(11)、年过九旬的太白队员覃秀初经常到纪念碑前为当地群众、学生讲述烈士事迹。
(12)、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13)、永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经实地走访、查证,补充了乔凤山的另一半生平:
(14)、中央文献出版社,邱奕清著《小嶝岛——昨天这里是战地》
(15)、2001年4月1日上午,王伟在执行对美军用侦察机跟踪监视的任务中,所驾驶的飞机被美机撞毁后跳伞落海,光荣牺牲,年仅33岁。这次在执行任务时,王伟坚毅果敢,沉着冷静,英勇顽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王伟牺牲后,中央军委于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举行了命名大会,授予“海空卫士”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被海军党委批准革命烈士。
(16)、(中国名人爱国小故事篇2:《李小龙》——我是中国人)
(17)、父亲张子威,中共党员,静海人,1937年参加革命,任第三军分区敌工科科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带领全家投身革命。1942年任静海情报站站长,他与家人多次冒险将情报送到解放区。后来,他调到其他郊区(现天津津南区)工作,1945年11月25日,在一个叫“王虎庄”的小村子中被捕。敌人对他施以酷刑,但他坚贞不屈,没有泄露党的机密,后被转押到天津国民党九十四军俘虏营。审讯中,他大义凛然、怒斥敌人,并组织狱友进行绝食斗争。1945年12月16日,他在连续绝食七天后,在狱中壮烈牺牲。
(18)、洪秀枞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一切献给海岛,献给党和人民。一个渔民的童养媳,成为新中国值得骄傲的一代女英杰,她的名字登上北京的报纸,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她,是海岛人民心中永远不老的神话!
(19)、也是在航校期间,莫运烈演习空中缠斗为全队之冠,深得白崇禧器重,易名莫更。1935年从航校毕业,分配在原校飞机教导大队第二队,为上士见习员,次年升为少尉飞行员。
(20)、天公作美,清早,东方露出太阳灿烂的光芒。原本还在担心下雨天会影响外景拍摄的我们着实兴奋了一把。
2、十个简短的烈士故事幼儿园
(1)、莫更牺牲后,国民政府遣官扶柩还乡,蒙山县当局于7月16日在鳌山上召开追悼会,蒙山各界人士千余人到场参加。蒙山县史志办公室主任黄胜林说道:“据史料,在葬礼上,国民政府送达了蒋介石所题挽词‘毁我苍天’,林森、何应钦、李宗仁、黄旭初等军政要员也分别题写了挽联和挽词。这对抗战期间一位少尉军官而言,算是少有的殊荣。”
(2)、他想借此千载难逢的良机,一举攻破大明朝的京城俘虏并摧毁明朝的核心,好回复他祖上的荣光。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是于谦站得出来,力斥逃跑派,并且率领被吓得胆战心惊的文官集团誓死保卫京城,击退了来势汹汹的也先,捍卫了大明最后的尊严。
(3)、“6月下旬,我接到了回复。”吴新明说,邯郸市永年区很重视,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实地查找核实,最后查到了乔凤山的信息。
(4)、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5)、包扎组的姐妹们将周副连长轻轻地放在手术台上,军医赶过来抢救了一会儿,缓缓地举起右手行了个庄严的军礼!组长洪珍双手捧起肠子,用温开水认真地冲洗干净,小心翼翼地把肠子塞回腹腔里。其他姐妹为他擦洗身上的血迹,为他换上了一身整洁的军装……
(6)、“他离家时没有成家,现在已经没有直系亲属。烈士陵园有他名字(乔上海),村里也立有衣冠冢。他还有两个侄子居住在当地,他们只知道有个大伯去当了兵,直到我们找上门,才知道大伯牺牲在通山了。”
(7)、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汉族,明末抗清名将、 民族英雄, 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人(今开封市双龙巷)。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
(8)、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让你送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9)、1988年9月,藤县召开“纪念李振亚烈士牺牲40周年暨烈士塑像落成揭幕典礼大会”,烈士的生前战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领导人曾生为他题词——“中华多豪杰,振亚是英雄;长征尔好汉,南国立战功;琼岛埋忠骨,千古令人崇。”
(10)、永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多次到乔凤山老家实地走访,调查核实。
(11)、11月3日,小嶝无名高山的那场炮战最惨烈。炮弹接二连接三地在高山上爆炸。炮兵10人全部牺牲。洪秀枞带着几位女民兵们冲上阵地,那儿惨不忍睹,民兵周坊、邱祥仁、洪天雨、邱永利4人也被炸得面目全非,缺臂断腿,肠子流了一地,血肉横飞。
(12)、此次寻访取得了不菲成果,为我们深入研究何挺颖烈士事迹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基础资料和支撑材料,必将对今后开展党史研究尤其是革命先烈事迹的研究产生推动作用,也必将对加强红色教育、弘扬革命精神产生积极影响。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上海市浦东中学、上海大学、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南雄市委党史研究室、信丰县委党史研究室等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得益于一大批专家教授和老前辈的悉心帮助,我们唯有以更丰硕的研究成果表示感谢!
(13)、从烈士陵园到三位英烈的故乡,之间的道路是平整干净的柏油路,树木遮住了公路两旁的庄稼地,犹如行驶在绿色的海洋中;路灯使用太阳能,小小的太阳能板,倾斜着面向天空,再加上白色的灯杆,一排排的像是一尊尊乡间雕塑。因为考虑了美化效果,所以路两旁的树木,有的是绿色树叶,有的是黄色树叶,车速很快,一时分辨不出来什么树种,但是两种颜色的树叶混杂在一起,再加上湛蓝的天空和白色的云朵,那一刻……生活如此安静、美好。
(14)、近日,西江都市报记者奔赴梧州多地乡间山头,走近那些掩埋了先烈骸骨的烈士纪念建筑物,追寻英雄们留下的足迹。
(15)、当天,在土匪的全力搜捕下,李超琨等13名征粮工作队队员及筋竹区武装中队的战士不幸被捕,被囚禁于“陈三吉祠”,遭到严刑拷打。4月18日,岑溪县军民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15团进入筋竹区围剿匪徒,在解放军攻打“陈三吉祠”时,李超琨等被俘人员乘机反击自救。但不幸的是,李超琨、覃秀桂、王汉承、王正风、杨兴才、杨建、潘奇云、黄鸿、陈聚桂等9名革命同志被枪杀,李若飞、吴进祺等4名同志则受伤获救。
(16)、斗争在1949年月圆中秋之时转入白热化。岑溪县伪政府自卫队在围剿太白队时被打败后,缩回到梨木街进行打、砸、抢。共产党员、太白队员赖其寿、李演球等5人得知消息后,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立即组织群众安全转移。而他们在最后撤离时,不幸被敌人逮捕。敌人为了得到太白队的情况,先是对他们进行威逼利诱,没有得逞,继而对他们进行严刑拷打,将他们打得遍体鳞伤、头破血流。但英勇的太白队英雄依然守口如瓶,严守党的机密,没有透露太白队半点消息,保护了革命队伍。
(17)、(中国名人爱国小故事篇8:《文天祥》——宁死不屈)
(18)、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19)、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罗庆宏教授一早见到我们就感叹:“你们真是好运气啊!竟遇到了井冈山一个多月以来难得的一个大晴天!”
(20)、清风瑟瑟落叶飞,唤来春雨慰忠魂。在岑溪市筋竹镇昙王顶上,筋竹烈士陵园内庄严肃穆,9名烈士长眠于此。革命烈士纪念碑朝着筋竹镇区的方向巍然屹立,仿佛69年前那9名壮士一般,坚定地守卫着这里的人们。
3、十个简短的烈士故事100字
(1)、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19岁的霍去病只带着数名亲兵冲进匈奴营中,犹如天神下凡一般,仅用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就将帐外四万兵卒、八千乱兵制服。霍去病由此名震朝野,成了当时少男少女心目中的顶极偶像。公元前119年夏,率5万骑深入大漠2千余里,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歼7万余人,在封狼居胥——祭天地之后,继续追击匈奴,一直打到今俄罗斯贝尔加湖,方才回兵。汉武帝奖给他豪宅,他却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公元前117年,一代天骄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
(2)、林则徐,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1811年中进士。从1820年起,办理过军政、漕务、盐政、河工、水利等事,重实际调查,干练有绩。由于性情急躁,请人写“制怒”大字悬挂堂中以自警。1837年,任湖广总督,次年12月,道光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从1839年六月三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二十天中销毁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这就是闻名世界的虎门销烟。
(3)、在海防斗争中,洪秀枞英勇奋战,表现优异,党和人民也赋予她很高的荣誉。她立过三次三等功,获得奖章14枚、各种奖状50多张,先后被奖励小手枪、驳壳枪与半自动步枪各一支。
(4)、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
(5)、“让我们震撼的是,这个村里从80多岁的老人到半大的孩子,都知道乔凤山的故事,自发守护着烈士墓。”刘雯璐、胡啟林说,这是一堂鲜活的党史教育课,大家获益匪浅。
(6)、1660年,在福建海门港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1661年郑成功亲率将士5万,战舰120艘,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千人,损失惨重。1662年二月一日,荷兰殖民总督揆一签字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同年五月郑成功病逝,享年三十九岁。
(7)、长子张达,中共党员,1940年参加革命,任冀中军区三分区交通员,1942年在津南支队任排长。1944年,他独自化装成农民,在西小站一个岗楼内,俘虏敌人数十人,被津南支队誉为“孤胆英雄”。后随军改编,任63军五六三团三营教导员,在解放石家庄战役中先后五次立功。1948年6月21日,他在平津战役古北口战斗中光荣牺牲。
(8)、张长征描述:在这场遭遇战中,乔凤山身中数刀,面部被砍中一刀。战斗结束后,在一位当地老农的引导下,部队翻越雷公尖、老虎头山,经湄港往县城转移抢救伤员。
(9)、在筋竹镇人民政府工作的覃洪强是烈士冯炜的后人。“我外祖父冯炜也是岑溪县征粮工作队队员,牺牲于与筋竹镇同时期发生的匪乱暴动中,时年25岁。这些牺牲的烈士和我外祖父一样,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甘于奉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覃洪强说。
(10)、周雄还介绍,李振亚曾经学过裁缝,在琼纵老干部的回忆中,多次提到他拿到新布料就为战士裁剪衣物,自己的衣服却总是补丁垒补丁。李振亚牺牲后,警卫员冒着生命危险,走了五天五夜的山路,才把他的遗体带回根据地,入殓时,警卫员看到李振亚还穿着那套打补丁的旧军装,遂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李振亚换上,一名中队长也用自己穿的球鞋换下了李振亚穿的那双“六耳胶鞋”。
(11)、黄继光烈士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12)、生前作战,他总是身穿打补丁的旧军装,脚穿“六耳胶鞋”(用车轮外胎自制的土胶鞋),带领麾下官兵战斗在第一线;牺牲后,他的骸骨永远地留在了生前战斗过的海南。为了纪念烈士,后人为他塑造了一座花岗岩塑像,伫立在家乡藤县东山,俯瞰着这片养育他的土地。
(13)、在山顶的雕塑园,我们找到了何挺颖烈士的塑像,他与环列其中的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其他16位领导人和革命先烈一起,凝望着井冈山,神情静穆而深情。何宁校长以亲属名义向何挺颖烈士塑像敬献了花篮,全体同志举行了简短而庄严的默哀仪式。
(14)、抚摸着锈蚀斑斑的炮体,我们仿佛听见震天喊声,看见战旗飘动,脑海中浮现出当年井冈军民齐心协力,凭险抵抗的战斗场景。情不自禁地呤诵起毛泽东为胜利欣然提笔写下的著名诗篇《西江月·井冈山》:
(15)、车子盘山行进了很长时间,终于停在黄洋界哨口的营房前。营房右则一条不起眼的山间小路,是当年毛泽东、朱德的挑粮小道。那棵挑粮上山时用来歇脚的荷树,如今早已枝繁叶茂。我们沿着丛林拾级而上,来到黄洋界哨口。黄洋界哨口地处井冈中心茨坪西北面,海拔1343米,是井冈山在江西境内最高的哨口,也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五处险要哨口之一。站在哨口极目远眺,群峰叠起、山势陡峭、云雾缭绕,两山相夹,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16)、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各大学校基本上都不开学了。师范大学音乐系的学生们在王洛宾先生和颜大平同学的组织下,积极参加了报国救亡活动,音乐系的平江县的同学们都来了,积极宣传抗日。九一八事变后,北平来了很多东北流亡来的学生,战争的阴影越来越浓。
(17)、先烈的革命道路如此辉煌而精彩,但其牺牲地多年来却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关于何挺颖1929年1月在江西省大庾(今大余县,下同)战斗中负伤后的牺牲地点,党史业内有江西省大庾县、信丰县、寻乌县吉潭镇及闽南四种说法,我们按照中井院专家的建议,决定赶赴江西省信丰县进一步寻找真相。
(18)、随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黄仲芳、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原馆长肖邮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馆长林道喜也分别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三位党史专家对何挺颖生平思想均有深厚的研究和丰硕的理论著述。他们的介绍,让我们对何挺颖烈士的认识愈发丰满,更加清晰。
(19)、李大叔忙把缸搬开,跑进洞里,小雨来忙把缸搬回原处,雨来刚到堂屋, 鬼子硬闯了进来,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敌人抓住。鬼子要他说出李大叔的去向,雨来不告诉他。
(20)、文天祥是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文天祥为什么是英雄值得敬佩?既然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进攻,组织南宋军民进行抵抗,保卫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正义之举;兵败被俘后,囚禁大都,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这是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的真实写照,这种崇高的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
4、十个简短的烈士故事10字
(1)、1949年7月,覃秀初应召入队,被安排成为太白队的通讯员。他还记得,当时梨木、筋竹、大隆一支以李炯球为队长、由30多人组成的武工队,以山区为游击根据地与地主斗争。他们发动周围乡村农民开展反“三征”(即征兵、征粮、征税)、反“清乡”、反“围剿”的斗争,并在斗争中发展扩大到130多人。
(2)、通山县史志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吴世湖称,通山党史记载:1949年7月初,514团兵分两路征剿大刀会(编者注:当地反动武装组织),其中一路由师侦察排长程逢珍率领,与大刀会展开一场遭遇战。在仅配有短枪的情况下,解放军战士们临时削竹为矛,与敌人近身肉搏。
(3)、可是面对画像还有事迹简介,总是觉得过于简单,在简单文字介绍之外,作为一名写作者,我还能再做些什么呢?能不能再给读者呈现更多的烈士故事?
(4)、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时,在黄洋界停留了40多分钟,看着当年的战场和壕沟,感慨万千!他说:井冈山的同志真好啊!在当年受到排挤的时候,是井冈山的同志(就是何挺颖这些人)关心我、支持我、帮助我。
(5)、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6)、1951年20岁的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射口,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道路,黄继光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7)、1950年4月13日晚,陈、沈、黄匪部集结了400多名土匪,并于4月14日兵分两路攻入筋竹街。面对匪患的突袭,为维护新生政权,保卫当地的百姓,当地的武装力量及以李超琨为首的征粮工作队共30多人,在山儿顶(现筋竹中学后背)奋起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