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画芭蕉题款诗词
1、翠减凝寒露,丹枫正可人。
2、良辰景美,且喜园中怡蝶,蝶影怡园。(唐小英)
3、紫袂轻盈裹玉肌,层层心迹几人知。
4、比较20世纪四大师的题款要领,齐白石可谓最为赅备和突出。这出于他兼擅花鸟、山水与人物,画路更广。他的山水画以“画上题诗”的意境美取胜,其成就可以说超过历史上其他同样以“画上题诗”表达意境美的大师,例如倪瓒和石涛,在20世纪山水画界更是无人可比。他将花鸟画的大写意法理引进山水画,连题款标题和诗文,都像写意花鸟画的题款那样放大字体与位置,既有效地阐发意境之美,又充分发挥题款之美。可以说没有题款的成就,就没有他的山水画成就。他的人物画多为简笔,也是从诗意化的构思出发而提炼创作的,所以题款占有重要位置,没有题款,就失却大半妙趣。花鸟画是其创作主体,题款在那里如天马行空,驰骋自由,魅力四射。
5、画面描绘的是沈周在有竹庄的平安亭与友人浦汝正中秋饮酒赏月时的情景。平安亭中二人举杯对饮,皓月当空,小径蜿蜒,两山对峙中有飞瀑,其上所建楼阁即是有竹庄。沈周将元代文人画与“浙派”戴进等人风格兼收并蓄,创造了独具个人面目的雨点皴。
6、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宋,欧阳修《生查子》
7、掩卷托腮更已深,风吹烛泪桌沿涔。
8、对月中乍可,伴娥孤另,墙头谁肯,窥玉三年。俗客浓妆,安知国艳天然。
9、投稿热线:18651897961潘小姐
10、看着筠篮有所思,湖干海涸欲何之?
11、倩来李杜生花笔,揽得湖山到梦中。
12、张公者:刚才吴先生提到中国画品鉴的问题,这也许是“根”上的问题,但关键在于:一是缺高眼光的品鉴人物;二是也许有高眼光者,而无入眼的作品。现在是伯乐与千里马都缺。这几个方面要相辅相成,相互生发,共同发展。
13、举盏照书光忽暗,隔窗窥月影初低。
14、可笑纷繁人世间。斗角勾心,算尽机关。到头黄土乱香残。成也云烟,败也云烟。
15、横塘棹穿艳锦,引鸳鸯弄水。断霞晚、笑折花归,绀纱低护灯蕊。
16、悲见桑田沧海改,高山埋骨万千名。
17、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18、亭阁行间皆胜境,烟林深处是仙居。
19、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20、几番雷电相催过,霁日清新碧树村。
二、国画芭蕉竹子的落款
1、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2、一篙绿水开天镜,两岸层峦映碧流。
3、张刃易玉华海之言王中华心殿主
4、真堪携酒东园去,醉卧篱墙,醉赏花香。梦与陶公醉一场!
5、欢迎全国实力派书画家展示您的风采!提升您的知名度,使您的作品较好的进入市场。
6、作者:周冬兴朗诵:汪在满
7、孤烟摇曳霞淹岫,游兴惜将阑。留题笺纸泪沾翰。酹洪钧厚地,思帝子,沧浪月,舜弦弹。
8、青龙追白虎,飞絮漫瀛洲。
9、99(风流子白莲宋·刘克庄)
10、半隐庐终南山人倪平波荒岛
11、别离十载笑难得,怀抱今宵醉罢休。
12、遗恨百年当记取,强军固本自雄豪。
13、人间自沐妖氛久,何惧林中鬼塞途。
14、责任主编阿远霍庆来高山董峰微澜 明月轩云
15、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
16、似曾相识认江淮,回首城光却入怀。
17、额上银丝霜复染,颊间素面皱重铺。
18、在用墨的技法中,潘天寿详述了干、湿、浓、淡、清五法的具体运用,并分别以张彦远和米芾的创作来介绍泼墨和破墨之法。
19、121(隔浦莲荷花宋·黄载)
20、一人理国致升平,万物呈祥助盛明。
三、国画芭蕉竹子的相关诗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2、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3、燕王朱棣今何在,明月依然照殿前。
4、吴悦石:“关于中国画缺什么”这个问题理论上已经说了很多、也讨论过很久了。我觉得无论是从教育体制、当今的一些官方制度、还是美术理论方面的影响来说,我觉得大家议论的都相当到位了。但是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到底是什么对中国画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我觉得是鉴赏,现在对于中国画的品鉴一直就没有一个高度,如果对中国画没有鉴赏,就不知道什么是好,好画得有人会看。光是从理论上或其他方面来说“什么是好画”是不行的,当好画放在你面前,你不认识,这就是当今我们中国画的一大缺失。
5、这是一幅扇面图,描绘的是文人画中的一个常见题材——“临流独酌”。在一棵遒劲的老树下,一位高士悠闲地坐在岸边,转头望着潺潺的流水。他身下坐的是一张虎皮,身旁摆放着酒具,还有一位童子站在一旁。
6、癸未年秋柯山凌广画(公元2003年)
7、赏鉴款:画家以画赠人,在款文中请受赠者赏鉴,以示画家谦卑。类似“雅赏”、“雅鉴”、“法鉴”、“清鉴”。如:毓珊仁兄先生清鉴,光绪壬午冬十月,山阴任颐伯年。(《爱日吟庐书画续录》任颐伯年《花鸟大屏》)
8、谁管水流花谢,月明昨夜兰船。
9、久雨初晴山积翠,柳岸蝉鸣,唱尽平生意。谁把栈桥藏入水,藕花深处无人醉。
10、有人水溅红裙,相招晚醉,正月上、凉生风露。
11、•题画内容及其审美作用
12、君臣离散梦中遇,忠义依稀书上寻。
13、窗隙流光,冉冉迅羽,诉空梁燕子。误惊起、风竹敲门,故人还又不至。
14、红少绿多时,帘前光景奇。
15、在历代大师们的极简画作中,观者完全能品味到“少一笔觉欠,多一笔则余”的高深造诣。
16、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唐宋诗人用“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来形容女子的风采。
17、黯黯愁怀沾露湿,敛眉聊祭一杯茶。
18、最忆那天庭树下,酒香引得月窥临。
19、往事灰头时运蹇,谋生重整旧衣鞋。
20、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四、国画芭蕉题字
1、南宋梁楷《枯木水鸟图页》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2、这些现状说明,原本优秀的题款艺术传统正在远离现代中国文人画,那景象,犹如原本水草丰美的大地正在荒漠化一般。可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文化濒危,现代文人画只剩一个空壳没有灵魂,还一直熟视无睹,安于现状,画家人口还在继续爆炸,作品生产简直排山倒海。只要看看画廊、拍卖会、展览馆以及各种官方与民间出版的合法和非法的美术报刊与画册,就可知道掩盖在空前繁荣的泡沫之下的传统文化危机。
3、谢却慵人扰,居山踏翠微。
4、采莲曲(唐)王昌龄
5、残蝉度曲,唱彻西园,也感红怨翠。念省惯、吴宫幽憩。
6、蛩韵交弹声断续,柳烟摇落影参差。
7、船头折藕丝暗牵,藕根莲子相留连。
8、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9、边疆岂许豺狼犯,壁上龙泉剑气横。
10、85(卜算子荷花辛弃疾)
11、昨夜三更里,嫦娥堕玉簪。
12、尘仙两界难齐岁,水月同流伤逝波。
13、齐白石的诗之所以被讥为“薛蟠体”,主要是因为和科班文人的诗比较起来通俗易懂,没一点卖弄学问和文字技巧的腐儒习气,这恰好是题画诗的优点。题画诗犹如歌词,应该透明。歌词通过演唱,不可能像阅读那样一清二楚,如果过于深奥晦涩,就很难让听者明白。题画诗主要运用于写意画,与之相匹配的书法是行书和行草(不适合用楷书,那过于刻板,也不适合草书,因为不易辨认。元代吴镇和清代髡残、黄慎喜用草书题款,所以影响了题款内容的透明度),它们没有楷书字字清楚,如果诗句喜用艰涩生僻的字眼和意思,让人难以理解,同样会减低题款的作用和意义。
14、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15、归时节,红香露冷,月影上芭蕉。宋,舒亶《满庭芳·阊阖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