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忧愁的古诗名句
1、名垂竹帛,功标青史。(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2、(福建省三明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3、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4、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中庸》)
5、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A.起首说“云头不合”“惟飞土”,强调天气炎热干燥,尘土飞扬,为后面写“负重民”劳动的艰辛作铺垫。
8、解释:关爱别人的人,永远受到别人的关爱;尊敬别人的人也永远受到别人的尊敬。
9、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10、如梦令·紫黯红愁无绪
11、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12、(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13、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14、万事开关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德马克思)
1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
17、来着:将来的事。追:努力争取。
18、(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19、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张孝祥)
20、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二、忧愁的古诗句子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3、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4、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5、这首词选自唐代顾夐《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这首词通过女主人公口语式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作为一个闺中弱女子被负心人所折磨而带来的心灵创伤。整首词的意思是漫漫长夜你撇下我远走到哪里?没有一点音讯。香阁门儿关上,眉儿紧紧皱起,月亮就要西沉。怎么忍心不把你追寻?怨恨这孤眠独寝。只有换我的心,变作你的心,你才会知道这相思有多么深。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暑期为孩子预习的,一定要收藏!
8、千夫指:众人指责的人,指坏人。孺子:指大众。
9、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10、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11、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12、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13、亦:也。乐:喜悦,高兴。
14、(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2019届高三最后一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15、粉靥金裳。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避春祗怕春不远,望幽径、偷理秋妆。殢醉乡。寸心似翦,飘荡愁觞。
16、C.下阕中“先生”指王文甫,他画的竹子很形象,比萧悦笔下“肥”竹更胜一筹。
17、第六种模式:炼字型、诗眼型
18、老吾老:尊敬我的长辈。幼吾幼:疼爱我的晚辈。
19、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晋·陆机《文赋》)
20、矮纸斜行闲作草,窗细乳戏分茶。
三、关于忧愁的诗句古诗词
1、金缕衣:金线织成的华丽衣服,代指各种华贵物品。
2、谢谢头条问答,以前写的七言诗当作回答吧!
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4、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5、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6、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7、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8、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9、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10、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11、A.本诗开篇点题,既感慨历史的变迁,又写出路上出征的士兵来往频繁。
12、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宋·辛弃疾《鹧鸪天》)
13、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又到重阳佳节,洁白的玉枕,轻薄的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14、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步骤1)诗人用“见客”“笑入”“不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佯羞”一词写其对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态,十分自然。(步骤2)诗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步骤3)
15、择:选择。善:好,美好。从:听从,顺从。
16、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7、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
18、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19、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简析其写景艺术特色。
20、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道边修竹水潺潺”,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诗人以景结束全诗,含蓄表露经过艰辛的跋涉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结合“蜀人从此送残山”“愁渡奔河苍茫间”等分析,最后一句与前面形成对比,诗人从历经高山激流之愁,到终见清幽明丽之喜,拓宽诗的意境。
四、忧愁有关的诗句
1、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南宋蒋捷《虞美人》。
2、解释:告诉人们要遵守规矩,这样才能让国家、社会、个人更好地发展与进步。
3、C.六两句,写积雪飞霜凝结着冬夜的严寒,觱篥管吹奏出急风猛浪的声音。
4、(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5、希望每天都收到我们的文章吗,点上面蓝色文“语文阅刊”关注就可以了。
6、唐代卢纶的《春词》。这句描写了暮春时节把酒赏花、醉眠花下的文人情趣。人被“落花埋”是夸张,只为了体现落花之多,前句“醉眠”,更表达了诗人不拘一格,与花共度春天的潇洒不羁。
7、“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8、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9、解释:本意指荷花美丽高洁,比喻人物的品质高尚,不与人同流合污。
10、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况周颐
11、B.诗人时值“衰年”,漂泊江湖,前路茫茫,听到悲壮的觱篥声,悲情油然而生。
12、在中国历史上,爱酒如命的诗人骚客数不胜数。
13、问: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14、规范写字入门练习:第1课到第19课汇总
15、(2)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象。本题是鉴赏景物,要找出用到来的意象,想象整个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本题问“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的余晖,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满溢的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有的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而又给人寂寥孤独之感。
16、注:石鼻城,三国时期蜀魏古战场所在地。
17、解释: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表示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善意,应当作友好的回应。
18、小学语文必须掌握的课外知识积累!
19、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20、解释:见到微小的现象就知道事物的苗头,见到事物的开端就知道最终的结果。
五、描写忧愁的古诗词名句
1、这是一首乐府诗,诗歌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当时社会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人性的损害。诗境被浓郁的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
2、忧愁的诗请看作家杨大侠:夜饮忧愁事,提笔描诗经只爱扁舟美,潇湘寄余生。夜饮忧愁事,提笔描诗经。
3、《元角分》知识点还没掌握吗?那是你没用这个方法教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数竿修竹,数叶芭蕉。
6、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7、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你认为呢?
8、解释:广泛地阅读,简要地取出;充分大量地积累,少量地慢慢地发出,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
9、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0、诗人白居易: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1、D.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1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13、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14、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1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6、常见错误: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
17、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18、(翻译)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
19、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20、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六、关于忧愁的古诗名句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是借助填空题的方式来考查技巧,如题干问的是“笛声吹彻云山翠”运用哪两种表达技巧,然后回顾常考的技巧有哪些,再理解诗句的啥意思,看该句写了哪些内容,是如何来写的。“笛声吹彻云山翠”,这句是说渔翁吹起了笛子,笛声悠扬,响彻空山,声遏行云;从修辞角度来看,“彻”意思是“透”,这是使用夸张的修辞,体现笛声的穿透力;从描写的角度来看,“笛声”是耳中所闻,“云山翠”是眼中所见,这是使用视听结合的手法,“笛声”是声,是动,而“云山”是静,这是以声衬静,既写出笛声的优美,又写出山谷的幽静。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东隅:指早晨。桑榆:指黄昏。
4、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
5、出自唐代于武陵的《劝酒》。金屈卮,是古代一种名贵的酒器。这二句与王维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临别送友的劝酒语。但是,“金屈卮”表示的是一种敬重;“不须辞”表示的是豪爽,有劝友人振作之意,与王维之句所要表现的“惜别”之意有所区别。
6、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
7、田野长满大豆苗,众人一起去采摘。螟蛉如若生幼子,蜾蠃会把它背来。你们有儿我教育,继承祖先好风采。看那小小鶺鸰鸟,边翻飞呀边欢鸣。天天在外我奔波,月月在外我远行。起早贪黑不停歇,不辱父母的英名。
8、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0、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1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12、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13、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4、人民日报推荐36首绝美诗词,学古人是如何描写天气的!
15、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16、4《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清代:纳兰性德
17、业:学业。嬉:懒散,不经心。随:随便。
1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9、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1、初生牛犊不怕虎。(罗贯中)
2、这首诗写无钱买酒、没钱买米,从而心生愁绪,写出来诗人当时心情低落、忧愁的感受。
3、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5、出自:唐代·杜牧《泊秦淮》
6、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