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师说说课稿人教版【141句集锦】

 说说心情     |      2023-05-17 08:50

一、师说说课稿人教版

1、②教学难点:积累文言知识

2、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体味小男孩对弟弟无私的爱。可以看出小男孩关爱自己的弟弟。

3、讨论后明确:圣人无常师。举例论证。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良好的教材设计不单要对教材有深入的了解更要了解学生的情况。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但深层次的词汇、文法以及阅读能力都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进行引导和点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

5、学生齐读课文一遍,教师简要点拨朗读时的注意事项。

6、“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乐于奉献,人生才会美好充实。”

7、作者的观点:师道这不复,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8、韩愈的师说教案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明白,读懂参考教学用书很重要.其次要备学生、备课文、备自己,有教学思路教案的格式: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五教学策略与设计;六教学过程(重点);七教学评价设计;八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

9、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教师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师说》,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展开,现在开始我的说课。

10、A.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

11、以上就是本课的具体教学步骤,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必然离不开板书的设计,本节课的板书我力求简洁明了,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概括归纳。

12、C.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

13、提问:a.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b.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14、①教学重点:品味感知,欣赏积累

15、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但是文章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学生不能准确体味文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对背景的介绍,以及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

16、A.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17、保罗:这孩子对这辆车爱不释手,一定也想拥有一辆。

18、作者的议论: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19、A、保罗的第一次“猜错”:

20、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适当删减或增加哦~

二、人教版留给我说课稿

1、文言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2、关于课标的解读:

3、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5、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生字,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

6、深悟“诚信”,延伸阅读

7、另外,我的板书也比较注重归纳记忆技巧,能让同学们很轻松地掌握本节课内容。

8、(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第二段结语一句比一句重。

9、找出文中中心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10、新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

11、讨论后明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论点。

12、(1)默读找出“父亲不高兴”的相关语句,体会使用的妙处。

13、(小男孩是一位心灵纯洁无暇、美好无私,关爱弟弟,懂得奉献乐观自信的人。)

14、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现代社会,人们把老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这个时候,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集中讨论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他也因此被誉为当世“狂人”,这个人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韩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15、拓展提升、自主生成

16、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17、难点:第二段重点语句的翻译,理解第二段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

18、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法、点拨法、提问法。

19、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解释。

20、通过温故知新,感受到作者运用对比论证强调的观点: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古往今来许多为人正是得益于从师学习。齐读第三段。

三、师说 说课

1、②圈点法,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我从两方面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

2、板书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3、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4、一般认为应该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这八个正朔朝代,骈四俪六在这几朝代走过来,文风衰颓,

5、将骐骥和驽马对比,说明学习贵在积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6、知识与能力的目标:

7、通过感知文本和课堂探究,使学生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8、明确:“李氏子蟠年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从课文的最后一段可以得出答案,韩愈的这篇《师说》是写给一个叫李蟠的十七岁小伙子的。

9、问题导入,设置悬疑

10、1教学相长,共同提高~“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2谦逊明礼,不耻下问~“士大夫和巫医乐师百工的对比”3乐于学习,孜孜不倦~“圣人的学习态度”

11、《师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3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是在当时社会上不重视老师、嘲笑从师学习的风气极为严重的情况下,韩愈赠文给学生李蟠的一篇文章。本文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而独抒己见的精神,是韩愈议论文中的典范作品。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从师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清晰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12、对于这三个问题我会让进行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学生如有不当之处,我再进行适当的点拨。最后得出作者是给一个叫李蟠的学生写的,因为李他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他通过介绍不同的对象以及他们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和最后导致的结果,分三组正反对比,来批判了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此环节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作者对古人从师之道赞扬,对“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的无情批判,也为作者非凡的斗争勇气和正直的品行所倾倒。

13、“勇夺三军之冠,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为谁写了这篇文章?何以见得?文中有没有信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四段,讨论明确)

1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1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6、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启示就是:不要以认人为师为耻,要正视拜师这个问题。这个要结合韩愈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人们以有师徒这样的关系为耻,不能用正确心态认识拜师求教这一问题。

17、(4)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8、男孩:这辆车多漂亮,如果我也能为弟弟买一辆,让他坐上这样的车去看橱窗里的圣诞礼物该多好!

19、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父亲在汽车上的行动和感受,说说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0、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同时本着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主要采用: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励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

四、《师说》说课稿

1、用我们现代的眼光来审视一下韩愈关于从师学习的观点及论述,看看还存在哪些局限性,请同学们围绕“教师的职责”“择师的标准”“师生的关系”等问题按小组讨论,而后作典型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话题:“我心中的好老师”、“最漂亮的师生关系”总结:人的成长是离不开教育的,一个没有教师,没有知识的社会,不过是一片贫瘠的荒漠!正是这种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使这篇文章历久弥新,成为经典。同学们,反思自己吧,让中华名族的美德在我们身上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2、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第11课《师说》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3、基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如下:

4、重点: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翻译并理解文章的内容,梳理本文作者说理的行文思路。

5、②归纳法,从高一上学期开始,我一直指导学生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例如《师说》第一课时讲解重要实、虚词,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传”“师”“道”等实词义项及“之”“其”“所以”等虚词用法。

6、(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学了课文,那么最美好的礼物到底指什么呢?

8、“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9、B.这一段的分论点是什么?

10、文中如果不用这三组对比,效果好不好呢?一起看一段修改后的文字: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今之众人,耻学于师。此愚人之所以为愚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吾未见其明也。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11、②生质疑,学生解答,教师补充明确重点词语和句式,师生互动(5分钟)

12、B.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13、同时,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阅历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父亲的心理矛盾,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道德案例帮助理解,如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问题,这些都将成为我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14、新教材编写分析: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是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

15、①通过点拨、归纳,使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记诵积淀。

16、(1)朗读课文,概括原因。

17、重庆英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18、谈话导入,引出中心问题

19、(1)背景介绍,作者简介,生介绍后,师出示课件并补充(4分钟)

20、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耻于从师师者。人非生而知之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教子;自己耻学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孰能无惑。生乎吾前,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士大夫之族群聚笑之当时的士大夫耻学于师的学习风气不耻下问;今之众人,师之所存也

五、师说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1、问题: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2、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

3、而对于学生,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读中理解、领悟、品味来进行课文的学习。

4、“我希望也能当一个那样的哥哥。”

5、欢迎您来到安徽教师教育网!安徽教师教育网是安徽教师招聘第一门户网站,提供中小学教师招聘信息、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

6、学生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写人物特点的词句,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

7、讨论后明确:a.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8、联系地址:合肥市屯溪路301号安徽省委党校学员3号楼103室

9、②分析第一段: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中心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10、通过多媒体展示韩愈的个人简介以及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背景。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思想观点。

11、既有纵向对比(第一组对比),也有自身对比(第二组对比),还有横向对比(第三组对比),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12、教法:①点拨法,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此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我主要点拨的是长句的断句朗读,重点虚、实词的理解,通过比较,温故知新,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3、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14、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文意,积累文言文知识,难点为把握全文的论证方法,树立谦虚好学、尊师重道的思想。

15、(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6、讨论后明确:第一层: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17、过程与方法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儿美好的的心灵,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18、B.本段的分论点?所用的论证方法?

19、去“精品教师”上边看,(百度搜下“精品教师”四字,第一个就是)很多音乐说课,也有全册,你要的里面会有的好好看看,抄下来或打印希望可以帮到您,望采纳

20、语文课的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六、师说说课稿人教版

1、讨论本文的教学目的。

2、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3、句读dòu——读书dú或不焉fǒu——不能bù

4、最后,说说板书设计,这个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一目了然,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为教学重点的突出服务的。

5、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6、亳州教学点:魏武广场对面金桥大厦604室

7、学法:①诵读法,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这得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老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来,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8、③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赏析三组对比论证(5分钟)

9、华图各地市部分课程汇总

10、本环节我会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虽然文章结尾说,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还会这样认为吗?他还是写给谁看的呢?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得出这篇文章既是写给当时那些不愿学习的士大夫阶层看的,也是写给当今社会的人们看的,因为在当今社会不尊重教师、不愿从师学习的现象依然存在。

11、尚邦教育官方YY频道:62595189

12、布置作业写一篇《师说》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13、根据以上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4、解题:“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初中学过《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这类文体。“师说”的意思相当于谈谈老师。

15、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利用字典查阅。学生通过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句子做铺垫。

16、说课标、教材和学情

17、我的板书设计以提纲式板书为主,这样可以直观、清晰、明了的把整课的内容展示出来。一目了然,既方便学生记笔记又能突出重、难点。

18、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份礼物,而且这是世间“最美好的礼物”,你知道是什么吗?你想得到它吗?(板题)

19、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20、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1、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

2、③质疑法,这是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解读课文,学会向老师向学生质疑。特别是课文字词的疏通翻译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我在高一五班采用的是三步走的方式,课前预习,圈画字词障碍;小组合作,解决疑难;课上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3、“我希望,”小男孩儿接着说,“我希望也能当一个那样的哥哥。”

4、②学生品读第二自然段男孩动作、神态的描写,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理解“羡慕”一词,走进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

5、《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6、课文最后,运用朗读体会法,让学生再次朗读体会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突出道德与诚信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说一说对:“为什么诚实、信用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体会,简要说明这句话的现实意义,同时学生会明白首尾呼应的手法。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8、找出课文中合成的双音词:

9、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

10、A.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11、最美好的礼物就是“给予”。

12、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

13、明确:对比论证的作用:造成强烈反差,增强说服力,突出观点。

14、A.作“学习、效法”讲

1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16、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三步并作两步、扶着、安置、紧靠”这些动词体会小男孩儿对弟弟的关爱,并指导学生读时体会小男孩儿的急切之情和对弟弟的悉心照料。

17、一上课,先设置问题:“昨天咱们留了作业,最后的时候,老师要求大家自己独立完成,不能抄袭,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知道做人要诚实。“其实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它的主题也是诚信问题,我们一起看一下,这篇课文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到底是谁做到诚信?”设置一个悬念,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18、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四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19、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0、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问题探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写作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师说》一文的教材地位:《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这是一篇抨击时弊,宣扬师道的著名论文,是韩愈议论文中的典范作品。文章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以娴熟的艺术技巧,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阶层的愚顽与可笑。灵活自然的叙述和议论,将“从师之道”的几个重要原则问题阐述得极为深刻,令人信服。